欢迎来到广西华南烹饪技工学校 | 自治区人社厅第一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认定机构 网站地图
发布时间:2014-09-05查看次
在南宁,人们过中秋节除了准备丰盛团圆宴,晚上还呼朋唤友到户外赏月。看花灯是重头戏,在中秋节的晚上公园各种造型的灯展让人流连忘返。
公园赏月:中秋节晚上到公园观灯赏月是大多数南宁人的首选,呼朋唤友带上各种水果、月饼、香烛到公园圈一块草地,赏月、打牌聊天是不错的选择。青秀山公园、南湖公园、人民公园往往是首选的目的地。青秀山公园是天然的大氧吧,每年青秀山公园都安排精彩的表演为赏月增加乐趣。
放龙灯:中秋节,有许多的游戏活动,玩花灯是其一。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,过节要玩灯。当然,中秋没有像元宵那样的大型灯会,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、儿童之间进行的。早在南宋《武林旧事》中记载,中秋节,就有将“一点红”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。中秋节晚上,在湖面或江面上飘着各式的灯,这些灯叫“龙灯”。城市或乡下都有放“龙灯”的习俗,邻居黄阿姨给我讲了放“龙灯”趣事,据黄阿姨说中秋节放“龙灯”是南宁民间的习俗,到了中秋节的晚上想要出嫁的女子拿一个柚子,先小心地挖柚子,放进一支蜡烛,“龙灯”就做好啦。待月光照到江面时,点着蜡烛把“龙灯”放到水面上。谁的“龙灯”飘得快谁就可能嫁得快;飘得远或近,可能嫁得远或近。虽然“龙灯”不能准确的预告人们的婚姻大事,但是放“龙灯”作为美好生活的中祝愿被沿袭至今。
广西壮族群众“拜月请神”
传说中的壮族姑娘认为,天上的月亮姑娘洞明世事,可邀请月亮姑娘下凡给人占卜吉凶,于是形成了广西壮族群众“八月十五请月姑”的习俗。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教授李富强如此介绍。
请月神的活动多以村屯为单位,在露天旷地上举行,最早从八月初十晚上就开始,最迟在八月二十日晚结束。通常由当地年纪较大且有威望的老妇人主持活动,主持者召集几组女歌手,以山歌形式来转达月神的话,并把人间的话告诉月神。“据说月神听不懂凡间的壮话,要编成山歌唱出来才能听懂。”李富强说。
拜月请神活动以妇女为主,男人也可以参加,但只能作为陪衬。活动中,村民们摆一张供桌,桌上置放着月饼、果品、香案以及浸泡发芽的稻、麦、玉米等,分别装在五个碟内,象征“五谷丰登”。在供桌右侧,树起一根竹子或者一个树枝,象征月神来往于天地之间的阶梯。活动于每晚月升之后开始,月落之前结束。活动刚开始时,妇女们轮番唱山歌请月神,“所唱的歌词是代代传下来的,意思是人间的壮族姐妹忙完了农活,备下供品,欢迎月神姑娘下凡来相会。”李富强说,最后,人们还会用唱歌的形式“送月神回天宫”。
苗族“闹月”每逢中秋之夜,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,吹奏悠扬的芦笙,跳起苗家歌舞,青年们在“闹月”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,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,心地纯洁明亮,永结百年之好。
广西侗族的中秋节习俗,晚上,经过充分准备的芦笙歌舞队去邻近的山寨赛歌,歌声悠扬,舞姿婆娑,人群仿佛荡漾在如水似的月光里,叫做“行月”;侗族有“赛歌求婚”习俗。中秋之夜,侗族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,手持芦笙,成群结队踏着月光,吹奏着美妙的乐曲,跳着欢快的舞步从四面八方涌向赛歌场地,一人领歌领舞,众人相伴相合。观众如云,乐声震耳。能歌善舞的小伙子很快就被漂亮的姑娘引到一边,两人对唱对舞。当一双双青年男女舞向山间小路后,赛歌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少,单独离开的青年男女只有等待月老来年再抛红线。中秋传统佳节是壮族沙田柚子收获季节,有的人便将细香插在柚子上,叫做烧柚子香;还有用长竿举过屋檐,表示对月恭敬。柚子壳有特殊香气,细香插破,芳香四溢,可以驱除秽气。中秋夜,一般人家都将桌子搬至户外,摆满月饼和新鲜果品,以示供月。不得摆酒,传说月宫仙子是女性,不喝酒。